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昌順都是江北省經濟發達的市,坐擁煤礦,油田,港口,經濟想不好都難。
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,昌順沒能成為江北省的省會。
而國內,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往往是重合的,作為政治中心勢必會獲得更多經濟上的扶持。
加之這些年環保政策收緊,重工業開始走下坡路,昌順市逐漸被省會江臺超越。
可即便超越,也是險超,兩個城市的gdp差距,始終維持在五十億之內,而隨著昌順市加速產業轉型,差距又開始縮小,大有重奪江北經濟頭把交椅的趨勢。
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王寨鄉再像接待其他考察團一樣,大談招商引資的技巧,就有點兒班門弄斧了。
所以,在宋思銘安排的特殊路線里,青山古城,青池山景區這種項目,只是一走一過,重點還是放在展現王寨鄉的落后面貌上。
設定好路線,把路線發給副鄉長劉錦超,劉錦超都懵了。
“宋書記,這合適嗎?”
劉錦超忍不住問道。
來客人參觀,肯定得展現最好的一面,宋思銘倒好,哪里不好讓客人看哪里。
“不要把昌順的考察團當成學習團,人家不需要到王寨鄉學習,權當是扶貧團,看咱們可憐,說不定還能給咱們捐點錢什么的。”
宋思銘笑著說道。
“您這是見人下菜碟啊!”
劉錦超瞬間清醒過來。
貧困縣市,經濟欠發達地區,到王寨鄉參觀,是過來學習先進經驗,但是,像昌順這種經濟發達市的考察團,還是市領導親自帶隊的考察團,更多就是走個形式,你真以老師自居的話,人家肯定會不高興。
“這不叫見人下菜碟,這叫對癥下藥。”
宋思銘對劉錦超說道。
“明白了。”
“我這就把藥安排好。”
劉錦超抓緊時間準備。
四百多公里外的昌順。
考察團成員已經在市政府集合。
由于昌順距離青山較遠,考慮到長時間坐車過于疲勞,考察團頭天下午出發,中間休息一晚,第二天一早到青山。
三十多人的考察團,分乘四輛考斯特。
下午四點半,準時開出昌順市政府。
最末一輛考斯特上,坐的是昌順各區縣分管招商引資的副區長,副縣長。
大家同一級別,經常在一起開會,相互熟悉,車上也沒有更高級別的領導,車一動,便展開了熱烈的討論。
“頭一次聽說,第一名跟第三名學習,也不知道上面的領導怎么想的。”
一名副縣長說道。
“我也覺得有點兒扯,不就是一個貧困縣的貧困鄉,引進了幾個項目嗎?這有什么值得學的?”
“是啊,論招商引資,咱們昌順在江北省是爺爺輩的,就算是江臺也得靠邊站,更何況青山。”
“江臺靠邊站那是一定的,我有朋友在江臺統計局工作,聽說他們去年實際招商引資金額,還不足咱們的百分之七十。”
“實際是實際,最后公布出來的數字,肯定會比咱們高一丟丟,省會嘛,怎么能讓別人超過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