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渤海郡涌入了太多的人,除了沒錢的難民外,也有許多家底頗豐的人家。
一來是渤海郡的許多舊房子都破舊不堪,新修建的房屋又完全不夠安置這么多的人。
二來也是如今大周皇帝死了,京城雖然還有一股殘存的勢力,但蕭曄那幾個兒子死的死,逃的逃,顯然成不了氣候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來,這天下遲早是陸家的。
而陸家在京城稱帝,也是遲早的事。
當時京城的人因為瘟疫匆忙出逃,但實際上京城還有不少的產業(yè)。
這些人都還想著到時候一起回京城去,所以只將渤海郡當成一個過渡期。
而且在他們看來,不管是渤海郡,還是嶺南,最終都比不上京城。
那才是皇權的中心。
這些人家也沒在渤海郡置辦產業(yè)的人家,最后為了臨時過冬,也都住進了難民營。
不過比起沒錢付錢,只能用工抵債的難民來說,這些人便富有多了。
他們不僅能輕松地付難民營的食宿費,還愿意花錢買些別的。
比如,難民營提供的飯食是最簡單的窩窩頭和看不到海帶的海帶湯。
難民覺得這是人間美味,但對于這些有家底的人家來說,卻太過簡陋了。
這些人都愿意加錢點餐,改善生活狀況。
江棠棠一直想要恢復經濟,對于他們的要求,她不但不會阻止,甚至會大力支持。
畢竟只有需求,才會產生商品,而商品流通,經濟才會搞起來。
于是,寶島新制出來的仙人掌咸菜,仙人掌餅干,以及博山腳下的溫泉莊子里新長出來的蔬菜等,都成為了難民營的緊俏商品。
剛開始江棠棠還有些擔心寶島作坊辦不辦的起來,但等仙人掌咸菜、仙人掌餅干拿到難民營被一搶而空后,她也就再不擔心了。
等巡視完幾個難民營后,江棠棠便回了寶島,開始落實創(chuàng)建食品加工作坊的事。
仙人掌只是寶島新增加的一個項目,但除了仙人掌外,寶島的海產品養(yǎng)殖業(yè)也辦得十分地不錯。
除了海魚海蝦外,產量最大的則是海帶。
江棠棠覺得隨著干旱的解除,以后經濟會逐漸變好,這些海產品也將成為緊俏品。
是以,既然要建作坊,當然是建個大的,能多樣化加工,滿足不同產品的需求。
在這幾年嶺南與寶島大搞基建的同時,建房屋的水平也不斷提升。同樣的,工隊人員的個人內力,也不斷的提高。
但江棠棠并不滿足于此。
見識過現(xiàn)代加工廠的她,希望新建的作坊,能增添一些設備,提高作坊的效益。
而在仙人掌加工中,最為麻煩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就是去除仙人掌上面的刺。
為此,江棠棠決定舉辦一個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大賽。
這個大賽嶺南、寶島、蒼梧、渤海郡等地的人都可以參加。